」在羅馬尼亞共產專制時代逃往德國的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說:「我不喜歡『故鄉』這個詞,它在羅馬尼亞被兩種人佔有著。
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可供應最先進設備僅90奈米,集邦科技表示,12吋廠設備仍須仰賴美系供應商的支援,預期中芯國際28奈米成熟製程擴產及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發展恐受影響。據TrendForce統計,目前晶圓代工市場仍以台灣65%市佔冠,其次則為韓國的16%及中國的6%。
中芯國際公告指出,對於向中芯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繼續供貨。《NOW新聞》報導,英國傳媒上月引述美國商務部文件,指美方決定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合資公司採取出口管制措施,據報中芯國際亦已經向各國上游供應商增加採購,為一旦遭美方制裁建立儲備。這項條款並在今年4月底擴大了適用範圍。中芯國際表示,針對該出口限制,公司和美國工業與安全局已經展開初步交流,將繼續積極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交流溝通。公告指出,中芯國際正評估該出口限制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此條例名為「對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的特定『軍事最終應用』或『軍事最終用戶』的限制」,目的是對支持海外軍事應用的物品進行限制,被點名的物品必須在獲得許可後才能出口。中芯前2大非陸系客戶高通(Qualcomm)與博通(Broadcom)下單皆以8吋的電源管理晶片產品為主,集邦科技表示,由於現有晶圓代工廠8吋產能都已滿載,預期8吋晶圓代工漲價趨勢可能延續到2021年。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一):釣魚城軍民頑強據守,力保南宋再活20年 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二):西藏盡頭,不丹的獨立戰爭 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三):遷都海島堅決抵抗,江華島見證高麗王朝「抗蒙時代」 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四):滿者伯夷——印尼泗水的帝國崛起 宋朝於中國歷史明顯是國力偏弱的朝代,南宋更是偏安一隅。
南宋一度成為「世界之盾」,抵擋住蒙古鐵騎的侵略狂潮。面對強權的不屈勇氣 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蒙元積極操練水師,集結大軍,襄樊情勢危殆。而樊城與襄陽分別在漢水中游的南北兩岸,但隨著蒙古帝國向南推進,襄樊已成荊襄地區的前線要地,蒙宋大戰也即將在此畫下壯烈的句點。唯一的遺憾是張順戰死沙場,壯志未酬。
蒙古在滅金戰役中,攻城實力又大有長進,越戰越強,與草原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南宋已看似日薄西山。但蒙古可不一樣,竟將戰爭算計隱藏在經貿利益中。
1276年南宋首都臨安失陷,1279年南宋滅亡。1268年更以此為依託,在襄陽後方的鹿門山及漢水兩岸再築城堡,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竟以高牆將襄樊團團包圍,封鎖其中,襄樊之戰全面爆發。襄樊最後的最後 蒙元對襄樊的包圍終究迫使居民物資短缺,瀕臨崩潰。襄陽古城護城河|Photo Credit: 高紹沖提供 襄陽城紀實 我自長江三峽順流東下,抵荊州市往北,搭長途汽車奔襲襄陽,其實依原本行程並不順路,訪襄陽正是專程前往,襄陽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不辭勞苦,完全只因對襄陽有愛啊。
「榷場」近似邊境自由貿易區,過去是物資充沛,身為經濟強國的南宋一種「撫邊」措施,讓邊疆少數民族得以換取江南的農產品及工藝品,雙方同時也能獲得關稅利益。隨後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俠郭靖堅守襄陽,楊過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之「故事」,但這橋段混雜著史實與金庸武俠小說虛構,真實壯舉都在本文及本系列開篇釣魚城之戰細說。加上南宋已失去牧地,軍馬短缺,難以追擊蒙古騎兵。1272年11月忽必烈決心攻堅,目標先攻樊城,再下襄陽。
襄陽城形勢壯闊,北面城牆拱衛漢水一側,城池其他三面外還構築遼闊的護城河。而襄陽並未辜負我的期待,煙波飄渺的漢水邊,襄陽古城傲然聳立,小北門(臨漢門)緊貼河畔,展現出一夫當關的豪邁
然而這種想像在之後的發展中,依然被國家、資本和個人不斷的再製。這篇文章會去梳理這種浪漫想像產生和再製的過程,看到拉薩地攤與觀光想像、國家治理與中國年輕人的移動生活如何互動。
這個時期的拉薩地攤市場雖然已經初具雛形,但是卻依然保有北京路時期孕育出的「浪漫情懷」。「拉漂」代表著一種獨特、神聖和令人嚮往的西藏意象,也代表著對現代城市的反叛以及另類生活方式的追求。我的報導人玉措是拉薩攤主變遷的見證者,現在在八廓街經營著一家工藝品商店(2018年後已結束營業)。最後,與這些背包客攤主形成明確區別的是八廓街上的推車,這些推車攤位在當時已經與中國內地其他景區頗為類似,其攤主也大都是在拉薩居住已久的藏族人或者是回族人,他們既做本地人生意,也兼顧遊客生意,經營的範圍包括藏族風格的飾品、披肩、手串、佛教法器和民生用品。宇拓路時期之後(即為圖中的雪雁街時期),拉薩地攤依然存在,但是卻進入了不同的發展語境,會在下一個部分詳談。在一次談話中她說:「13、14年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宇拓路上賣串兒,大家生意都很好,20塊的進價,200塊隨便賣。
以及「不合法」的八廓街內的巷弄和午夜十二點以後的八廓街轉經道。在這個期間,拉薩整體的觀光產業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為擺攤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
本篇文章的重點是討論拉薩新住民們普遍都經歷或者從事過的一項觀光及經濟活動,擺地攤。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特征是,拉薩擺攤的聚集地不斷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北京路時期浪漫的醞釀和經驗的積累,眾多攤主已經逐漸成為以此為生的專業攤主。二、再製浪漫:商場裡和微信裡的拉薩地攤 2016年我初次進入田野地,拉薩能合法擺攤的地方已經從街頭轉移到室內,「合法」的場所有「天堂時光書店文成公主店」(以下簡稱天堂時光)的創意市集、宇拓路上的雪雁街(大樓)內。
而到了2012年至2014年間,寬闊平整的宇拓路逐漸發展成為拉薩臨時攤主重要的根據地。這個時期背包客的擺攤活動充滿了許多浪漫的想像。因為這個時的宇拓路依然是一個開放且易於進入的場所,只要鋪一塊布,就可以成為拉薩攤主。其次是大部分的攤主則都是業餘。
一、流浪遠方:北京路與宇拓路時期的浪漫想像 拉薩攤主隨著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在不斷的變動著。有的只是和朋友來到拉薩旅行,看到這樣一個開放的市場,便進來小試牛刀。
同時,2013年和2014年也被他們認為是「錢最好賺」的兩年,甚至會有一些傳言如:XX,14年在宇拓路擺攤賺了50萬人民幣。我透過2015年至2016年在拉薩八個月的田野觀察嘗試梳理出了拉薩的新住民群體是帶著什麼樣的觀光凝視進入拉薩,這種凝視又是透什麼樣的媒介、論述和實作被構建出來。
宇拓路時期則是拉薩攤主的全盛時期,高速成長的觀光產業,背包客的積極加入,開放的擺攤環境,兼具詩意的「拉漂想像」與高額的利潤都讓拉薩攤主成為一種可以實現的浪漫生活。我根據自己的田野材料,將其分為兩個重要的時期。
而這種零門檻的擺攤活動讓新住民們得以去實踐這種反叛與追求,於此同時,他們也生產出了被追捧的「浪漫拉漂」印象。當詢問到成為攤主的原因時,他們提到:「看到有人擺攤,便迅速加入了」、「和攤主聊聊天,發現挺有意思,就進點貨賣」、「賺點錢,好繼續旅行」。這個時候有一群大眾旅遊先驅,從較為發達的城市進入西藏拉薩,從觀光中認識西藏,進而透過特定的方式和路線,逐漸在地方長出一股獨特的「新住民群體」。北京路作為蘊育浪漫的早期現場,懷揣著理想的年輕人在這裡揮灑著自己的熱情,也為「拉漂」的浪漫形象的生產和積累了大量的文藝作品,為日後的廣泛傳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個是,蘊育浪漫想像的北京路時期,另外一個是,「拉漂」的黃金時代,宇拓路時期。早期的旅行者也居住在北京路上的青年旅舍當中。
首先是販賣的東西內容非常豐富,有詩歌、畫作、明信片和手串兒。進入拉薩之後,新住民們又是經過何種獨特又相似的居住生活和文化實作成為「拉薩新住民」。
在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拉薩地攤的發展與當地建設現代化的觀光城市,以及國家治理之間有著密切關聯,更重要的是,在拉薩地攤發展的過程中,「新住民」藉由擺地攤去實踐出他們對於現代生活的反叛,創造出屬於西藏獨特的浪漫想像。這個時期的拉薩攤主既有經過北京路時期的攤主,也有新興加入的。